六十七、第三糟糕的消息_不是吧君子也防
米读小说 > 不是吧君子也防 > 六十七、第三糟糕的消息
字体:      护眼 关灯

六十七、第三糟糕的消息

  不是吧君子也防匠作六十七、第三糟糕的消息铁匠铺内。

  蹲在炉边,热的卷起袖子的欧阳戎第一时间没有回头。

  得知胡夫突然返回的消息。

  他没有立马问燕六郎详情。

  但是欧阳戎知道。

  大致会是哪些事。

  因为这是他脑海中推衍过的千百种可能之中,能想到的第三糟糕的结果。

  首先,欧阳戎觉得,对当前局势,需要有一个很清楚的认知。

  桂州一千五百士卒北归,就是一场矛盾点燃后,暴烈的兵变。

  哪怕它是挪用军饷建造大佛、和地方长官残暴苛刻两只蝴蝶细微煽动起来的龙卷。

  但是在朝廷统治者们的视角里,它实质就是一场兵变,没有半点修饰借口。

  也来不得半分温情脉脉。

  真正的问题只在于,如何平息这一场意料之外的兵变。

  此前恩师谢旬的信里,隐隐提到的那场杖下后御前会议,保离派、卫氏、还有中立朝臣们激烈争执的,便是这一点。

  卫氏站在需要继续推动中枢、造像这所谓国策的利益立场,还有保全蓝长浩、王冷然等投靠者的视角。

  于是定性其为恶意返乡,地方长官几乎无责,主张暴力镇压,清理干净。

  保离派则是在欧阳戎的求情解释,与打击卫氏的日常惯例下,站在卫氏反面。

  定性为主官残暴、被逼兵变,主张遣使安抚、争取和平解决,少动干戈,对戍卒宽大处理,向某些主官追责。

  两方其实都没有否定兵变的性质,

  但是在具体定性上,细微的差别,深深影响随之而来的朝廷举措,产生的结果亦是天壤之别。

  最后朝廷、或说女皇陛下的选择,现已知晓。

  一个遣使安抚、却不罚主官的折中方案。

  除了哪方都不想得罪的中立派,还有依旧擅用帝王术的女帝卫昭外。

  争锋的两方都不满意。

  沈希声等保离派朝臣不满意,是觉得偏袒卫氏,包庇罪臣,罔顾了王法。

  沈希声那一日甚至还引用了欧阳戎在上书的奏折里写下的不起眼的话语:

  若不揪出主犯严惩,会让天下志士寒心,于大周社稷后患无穷。

  眼下来看,却是鲜有人在意。

  而卫氏双王似乎也很不满意。

  不雷霆镇压哗变戍卒,岂不是留有往后清算蓝长浩、王冷然等主官的余地?

  况且桂州戍卒哗变,与桂州造像之事也有强关联。

  蓝长浩、王冷然等涉事官员,八成事后慌张,以此为借口,抵赖逃责,将其上升至抵制建造佛像的高度。

  比如说什么,这些大头兵们哪里是哗变抗议他们啊,分明是在打王爷您的脸。

  如此种种。

  卫继嗣、卫思行难道是笨蛋,看不出来下面人的小心思吗。

  当然不是。

  但是作为派系领头者,眼里哪有什么对错,只有屁股。

  对朝廷的折中方案,亦觉不满。

  桂州戍卒“抗议造像”带头哗变,都能被安抚宽容,

  那么天下其它州有样学样,抵制造像、抵制颂德铜募集怎么办?

  在卫氏双王眼里,此事事关卫氏颜面与威严,

  甚至重要程度远远大过雷霆镇压后戍卒溃散、可能冲击江南道腹地长期为害这件事。

  既然保离派干扰下,女皇陛下挑选的是一个折中方案,已无法更改。

  那么卫氏双王定然会在其它地方,暗中施力,找回场子。

  那么,还有什么是比清算北归戍卒们,更能树立威严的。

  只有如此,才能敲打警告暗中抵制中枢造像、阳奉阴违者,达到防微杜渐。

  矫枉就是要过正。

  而对于中枢造像一事,女皇陛下又与卫氏双王利益一致。

  所以对于卫氏事后的清算、立威一事,

  这位陛下很可能猜出来了,却不阻拦,甚至坐视。

  欧阳戎一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敌人。

  洪州那边,他不太清楚,但是对于江州刺史王冷然,冷眼旁观下,早知其秉性。

  屁股一撅,就知道要那什么啥。

  于是此前与浔阳王府商议,如何变相保人。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欧阳戎这样缜密的逻辑,和清楚的认知。

  例如桂州这批哗变戍卒,

  此前哗变之初,欧阳戎洞观他们的行迹,便猜测出哗变戍卒的领头将领们,并没有搞清楚他们这场哗变北归的“兵变”本质。

  他们没有劫船扰民,而是老实人似的埋头归乡,能够看出个中的想法。

  是一种类似任性小孩离家出走、愤愤不平的情绪。

  并没有搞清楚这场哗变背后的真正凶险。

  领头将领,也就是蔡勤等人,可能有些犹豫不决,不是真想造反,而是表达某种无奈与不满,是在闹腾,吸引重视。

  冀望于朝廷这个“大家长”明白他们心意,然后追回他们。

  而且带领这么多戍卒们一起北归,也是想主打一个法不责众。

  殊不知,在卫氏双王眼里,一千五百戍卒、一千五百户家庭,都只不过是一串数字,还没有他们一座王府名下的奴婢佃农多。

  私心上讲,这些日子以来,欧阳戎倒是挺希望这批北归戍卒能继续保持这种天真心理。

  背后的博弈交给他与同情戍卒的保离派们来。

  因为,双方博弈的情况下,若有一方少去猜忌,会免去很多事情。

  防止局势滑落到“双输”境地。

  而不久前,胡夫作为中使前去抚慰,陆续传回来的好消息,让当时的欧阳戎长松一口气。

  欧阳戎接触过胡夫。

  按道理,这种武夫豪杰气质的宦官,很适合安抚戍卒们。

  有这位天子私使在,应该能稳定住局势。

  可这两日传回来的消息,却是一个比一个糟糕。

  特别是蔡勤等将领们提交的那份申状。

  北归戍卒与洪、江二州之间的局势,正骤然紧张,快速升温。

  欧阳戎看见申状后,第一时间敏锐洞察到。

  蔡勤等人的这种态度变化,与之前相比,简直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也不知是胡夫做错了什么事情,

  或者是北归路上有什么事件或消息刺激了他们,

  抑或是被不怀好意的高人挑拨蛊惑,捅破了某层窗纸?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dxs123.cc。米读小说手机版:https://m.mdxs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