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四百年大汉,气数已尽!_风起黄巾
米读小说 > 风起黄巾 > 第204章:四百年大汉,气数已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04章:四百年大汉,气数已尽!

  洛阳,厚德殿。

  已经到了深秋,殿外的树木枯黄的树叶会随着微风飘落。

  殿中坐在一个脸色灰白的中年男人,刘宏一身华贵的冕服,眼中却是数不尽的疲惫。

  “沙沙沙。”

  雨点细密的落在了房檐上,发出细碎的雨声。

  阴云之下,洛阳城上好像是有一股金气淡淡地在雨中散开。

  刘宏抓着一封奏折,那手握得很紧,却又像只是无力地在抓着什么,最后手松了开来。

  “天意?”刘宏仰着头好像是自己在问自己。

  这一年他已经很努力的在处理政务,可是为什么天下总是反叛,灾难不断呢?

  一封奏折从刘宏的手中滑落,上面清楚的写着青、徐黄巾复起,寇郡县。

  至于为什么青州和徐州会出现黄巾叛乱,刘宏心中也知道原因,可能是因为六月时的那场大水。

  回顾这一年时间,刘宏有乱平乱,有灾赈灾,确实是足够努力了,可是绵延了四百年的大汉就好像是气数已尽一样。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三月,巴郡黄巾军复起,攻打郡县,抄略城邑。

  四月,刘宏罢免了太尉曹嵩的官职,任命少府南阳人樊陵为太尉,派遣西园上军别部司马赵瑾率军进讨巴郡黄巾。

  益州贼马相、赵祗等人起兵绵竹,自号黄巾,杀刺史郤俭,进击巴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有众数万,自称天子。

  益州从事贾龙率益州郡兵征剿,数日破走,州界清静。

  于是贾龙派人迎接刘焉,刘焉迁益州治所于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收买人心。

  六月,黄河流域七个郡国发生了洪灾,受灾的百姓高达三四百万,太尉樊陵被罢免。

  秋,七月,刘宏以射声校尉马日磾(di)为太尉。

  马日磾是大儒马融的族孙,年轻时已传承了马融的学说,并且以才学入仕朝廷。

  曾任谏议大夫、光禄大夫,与当时的议郎卢植、议郎蔡邕、杨彪等一同在东观典校官藏的《五经》记传,并参与补续《东观汉记》,是和卢植同一时期的经学大师。

  马日磾自从上任之后,就一直忙于赈灾,洛阳城外的路道上到处都是从受灾的地方逃来的饥民,饿得坐在那走不动,甚至都看不到肉,只剩下那干皮囊包着骨头,便像是活着的枯骨。

  “这年头的天气,简直就像是老天降灾。”

  草棚中缩着避雨的一个人,仰起头呆呆地看着阴沉的天空,张开嘴唇无神地说到。

  “谁说不是呢?”一旁的棚檐下半靠着一个人,模样也是差不多,虚弱地摇着头说着。

  “平白无故地。”坐在地上饿得枯瘦的男人低着头,断断续续地说道:“何苦如此降灾。”

  他的声音带着苦意还有颤抖,再如此下去,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家中之人饿死了。

  “谁知道呢?”一旁的人咳嗽了两声,说不出话来。

  “也许是天子无道,宠幸宦官,老天不叫人活!”不知道是谁说出了一句,四周传出了几句咳簌声,没有人再说下去。

  ……

  青、徐两州哀声遍地,路有死骨,甚至无人去收。

  而那些世家大族只知道趁机敛财,丝毫不顾及百姓的死活,天下糜乱又岂能只罪刘宏一人。

  秋天的雨下的淅淅沥沥,没去了各地城中的街巷,在那青石板间淌过,在那郊外的枯骨旁淌过。

  雨后,死骨枯腐,瘟疫流传。

  一整个世间,恍若修罗烈狱一般,就好像自有天意,要将大汉灭亡。

  太史刘宗披着蓑衣,在皇宫中快步的行走着,雨越下越大,刘宗压了压自己头顶的斗笠。

  “陛下,太史令刘宗刘大人在殿外求见!”蹇硕弓着身对站在窗边的刘宏汇报到。

  刘宏回过神,声音有些虚弱的说到:“让他进来!”

  刘宗快步走进殿中,雨水从他的衣冠上滑落下来,打湿了厚德殿中木制的地板。

  “臣,刘宗,拜见陛下!”刘宗丝毫不在意的跪在水渍上恭敬的行礼。

  看着衣服湿透了发须皆白的跪在下方的这个同宗老臣,刘宏的心中多了一些感动,虽然刘宗屡次冒犯自己,但是他都是为了大汉江山,为了刘氏天下啊。

  “爱卿请起,赐坐!再给太史令拿一个火盆过来!”刘宏歪着头对身边的小太监命令到。

  “喏!”小太监很快就给刘宗送去了一个棉墩,还有一个烧着炭火的火盆。

  “太史令在大雨中入宫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刘宏有些惴惴不安的问到。

  刘宗点了点头:“回陛下,微臣手下的望气士观察云气,认为京城将要发生兵灾,南北两宫会发生流血事件。”

  刘宏面上一惊:“可有解法?”

  刘宗摇了摇头:“微臣才疏学浅,并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不如明日朝议之时,陛下可以问问百官的意见。”

  ……

  第二日早朝,刘宏说出了望气士说出的天象,大将军何进站了出来说到:

  “洛阳可能会发生兵灾,陛下不如征集各地的精兵,在京城举行阅兵仪式,来震慑宵小,自然就没有人敢到京城放肆。”

  刘宏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于是朝廷大批征调各地的军队,在平乐观举行了阅兵仪式。

  平乐观前修建一座高大的讲武坛,上立高达十丈的十二重五彩华盖,此处乃是天子刘宏临视三军的地方。

  另一方面在讲武台的东南,又为大将军何进也修了一座略小一些的武坛,上立九丈的九重华盖,以示统帅的威仪。

  此时虽然典礼暂未开始,但平乐观内外已经站满了守卫的兵丁。

  步兵、骑士数万人结营为阵,刘宏亲自检阅部队,先入驻大华盖,再入驻小华盖。

  等入场仪式结束后,刘宏身穿甲胄,骑着有披甲的战马,自称“无上将军”,围着营阵骑行三圈,然后返回,任卫尉董重为骠骑将军,征讨青、徐两地黄巾!

  卫尉董重是董太后的侄子,和刘宏是表兄弟的关系。

  刘宏又是巡视,又是赐剑给大将军何进,花里胡哨的搞了一大堆,对随行的讨虏校尉盖勋问到:“朕这样检阅大军,爱卿觉得如何啊?”

  盖勋回答到:“臣听说从前圣明的君王展示恩德,从来不炫耀武力,如今贼寇都在远地,陛下却在京城阅兵,不足以显示消灭敌人的决心,只是穷兵黩武罢了。”

  刘宏叹了一口气,眼神黯淡了下来,没有了之前兴奋的神态了。

  “爱卿所言极是,可惜朕遇到爱卿太晚了,之前从来没有人和朕说过这些话。”

  盖勋听到了刘宏的话,眼中满是激动之色,高兴的对身边的袁绍说到:“本初,陛下还是很聪明的,只是一直被他左右的人蒙蔽了,我们只要扫清奸邪,天下自然就会清明了。”

  一旁的袁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阅兵结束后,刘宏命令大将军何进入驻平乐观,自己返回了皇宫中。

  与此同时,一辆简易的马车从洛阳城中驶出,车上坐的的正是轩雅阁的大掌柜赵通,他接到了杨皓轩送来的信件,往云中郡赶去。

  盖勋和袁绍回到了京中就召集了一众世家官员,密谋诛杀宦官。

  十常侍听到了风声后,也感到了一些威胁,因为这段时间张让和赵忠等人明显能感觉到刘宏对他们越来越疏远了。

  于是张让和赵忠找到了蹇硕,对蹇硕说:“我们同气连枝,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如果我们出了事情,你也没有好果子吃。”

  蹇硕出于恐慌,将盖勋调离了京城,去长安担任京兆伊。

  十一月,以韩遂马腾为首的凉州叛军趁着大汉朝廷青徐两州内乱,再次围攻陈仓,消息传到了洛阳后,刘宏召集上军校尉蹇硕和大将军何进商议对策。

  蹇硕对刘宏说到:“并州牧董卓接到朝廷的诏令后屯兵河东,没有去并州赴任,陛下不如命令董卓与在长安的车骑将军皇甫嵩一同讨伐凉州叛军。”

  刘宏点了点头:“善,再从内库中拨调一些钱财和礼物送给边关的将士。”

  “陛下英明!陛下英明啊!”蹇硕跪倒在地连连称赞。

  会议结束后,朝廷命令车骑将军皇甫嵩和前将军董卓各领两万精兵,讨伐韩遂马腾的叛军。

  屯兵河东的董卓奉诏来到了皇甫嵩的大营中,想要尽快救援陈仓,皇甫嵩不同意,于是董卓对皇甫嵩说到:

  “聪明的人,不会错过时机,勇敢的人,不会迟疑,速救则城全,不救则城灭。”

  “陈仓城全城灭都在将军的一念之间啊!”

  皇甫嵩摇了摇头,笑着说到:“不对,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要先示弱,等待可胜之机。”(两年前征讨王国的时候就是用的这个办法)

  “打不打的过在于我,能不能打赢在于他,等待叛军疲惫防守不足的时候,我还能全力进攻,有能力进攻的人动于九天之上,不能还手的人,陷于九地之下。”

  “现在,陈仓虽小,但城防坚固,易守难攻,不是危城,叛军虽然势大,却攻打我们不用救援的地方,非乘胜之势,两年前他们败于陈仓之下,此时他们依旧会败于陈仓之下。”

  “我们不用兴师动众就能大获全胜,为什么还要去救援呢?”

  于是皇甫嵩拒绝了董卓的建议,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dxs123.cc。米读小说手机版:https://m.mdxs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