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2章 疯狂的吕夷简,发飙的李迪_北颂
米读小说 > 北颂 > 第0972章 疯狂的吕夷简,发飙的李迪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0972章 疯狂的吕夷简,发飙的李迪

  无论是朱能也好、李昭亮也罢,一个个都是借着兵马起家的。

  烧杀抢掠才是他们的老本行,指望他们安安稳稳的治理封地,根本不可能。

  在他们眼里,封地上经营一年所得,恐怕也比不上他们抢一票得到的多。

  反正有大宋帮他们销赃,他们不愁自己抢来的东西没地方去。

  元山和格格巫也不是什么安分的人。

  他们一个怀揣着大业,一个心里想着恢复哈里发的荣耀。

  西方是他们必征之地。

  所以他们在朱能和李昭亮到了西域以后,快速的将朱能和李昭亮这两个暴力分子变成了自己的盟友,然后一起侵入到西方,去瓜分西方的一切。

  至于曹利用杀进了天竺,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

  挡在天竺和交趾中间的那几个小王朝,还不是曹利用的对手。

  曹利用一家子在西南经营了十几年,手里又握着大批大宋提供的军备,再加上他们自己研究出的火弩流星箭,欺负那些土著,就跟欺负鸡似的。

  毕竟,在西方人还不知道火药是什么东西的时候。

  曹利用就已经吩咐兵马装备上了火器。

  谁强谁弱可想而知。

  寇季盯着赵祯笑道:“他们应该派人接触过官家的人了吧?”

  赵祯没有隐瞒,果断点了点头。

  寇季继续笑道:“他们没有通过我,反而直接找上了官家,是不是想要火器?”

  赵祯直言道:“不错,他们的人隐晦的告诉朕,只要朕能给他们提供火器,西方的东西,朕看上什么,他们都给朕送过来。”

  寇季失笑道:“他们还真是贼心不死。”

  赵祯笑着道:“他们应该是觉得,有了火器,他们在西方的杀伐速度会加快许多。”

  寇季摇头道:“不能答应。”

  赵祯点头道:“朕知道,所以朕拒绝了。然后他们又向朕提出,购买大量的弓弩。”

  寇季沉吟着道:“弓弩造起来十分不容易,我大宋的弓弩可以说远超其他任何一个国邦。

  他们不沉下心制作弓弩,反而从我大宋求购弓弩。

  看来他们是打算穷兵黩武了。”

  赵祯思量着道:“或许他们还没有找到一块真正让他们落脚的地方吧。”

  寇季笑着道:“天竺是一个不错的落脚地。”

  赵祯一愣,狐疑的道:“四哥的意思是,他们中间有可能有人在天竺落脚?”

  寇季点点头。

  赵祯问道:“四哥觉得会是谁?”

  寇季笑着道:“应该是原交趾郡王。”

  赵祯不解的道:“为何会是原交趾郡王?”

  寇季直言道:“因为他最老。他能打到天竺就不错了,没有余力在征战。所以他应该会在天竺落脚,然后用余生所有的时间治理天竺。”

  赵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寇季继续道:“他或许会派人到我大宋,用尽各种办法骗我大宋的百姓到天竺去。”

  赵祯不解的看着寇季。

  寇季笑着道:“因为他已经见过了我大宋百姓勤劳,所以他必然已经喜欢上了我大宋百姓。有我大宋百姓帮他治理天竺,他才能彻底的在天竺生根发芽。”

  曹利用会落脚在天竺,寇季早就推算到了。

  曹利用已经很老了。

  能打到天竺,雄心估计也耗费的差不多了。

  天竺的土地也很肥沃,所以他一定会在天竺落脚。

  曹利用是一个宋人,所以他喜欢用宋人是必然的。

  等朱能、李昭亮、元山三人找到了落脚地以后,必然也会想办法吸纳宋人过去。

  别看元山如今正在用黑汗人、回鹘人在帮他作战,一旦他找到了真正能落脚的地方以后,一定会想尽办法从大宋吸引人过去,替换了那些黑汗人和回鹘人。

  因为在他们潜意识里,坐在一个充满了宋人疆土上称王称霸,远比坐在一个充满了异族人的疆土上称王称霸,更安全。

  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几乎融入到了他们的骨髓里。

  所以他们可以用异族人帮他们打江山,但绝对不会用异族人帮他们坐江山。

  更重要的是,沐浴在哈里发光芒下的各个王朝还很强大。

  这些王朝,将会成为朱能、元山、曹利用、李昭亮四人清除异己的利刃。

  赵祯听到了寇季的话,感叹道:“朕的疆土,还没塞满大宋百姓,怎么可能让我大宋百姓去帮他们。”

  寇季笑着点头道:“官家言之有理……”

  赵祯起身,在开封府门口瞥了几眼,道:“你我今日到这里,是想看看有没有恶吏欺负百姓,如今一个恶吏也没有碰到,这说明权开封府知府的差事办的还不错。

  润儿也到年纪了,就加他一个开封府知府的职位,让他为权开封府知府撑腰。

  免得权开封府知府这个干吏,被汴京城里其他权贵欺辱。”

  寇季跟着站起身,哭笑不得的道:“如今的汴京城内,能欺负的了权开封府知府的,貌似就只剩下臣了。

  官家是在警告臣吗?”

  赵祯摇头道:“有几个国公最近有些得意忘形,羞辱了权开封府知府数次了。朕得给权开封府知府找一个靠山。”

  寇季沉吟道:“陈尧咨镇不住人?”

  赵祯缓缓点头。

  “陈尧咨上了年纪了,精力不济,不能长时间坐衙,所以看管的不够周到。加上他们中间有一些人归枢密院管辖,陈尧咨也没办法管。”

  “那就吩咐杨文广多盯着一些。”

  “……”

  赵祯和寇季带着人,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开封府门前。

  他们推行的分田的政令,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并没有发现有人反对此事,也没有发现有人闹事。

  所以他们也不需要将太多目光放在此处。

  二人到了御街上以后,分道扬镳。

  寇季去了政事堂。

  赵祯悄然回了宫。

  入宫以后。

  赵祯一个人坐在大殿里,长吁短叹。

  “陈琳啊……”

  “奴婢在……”

  “你说朕是不是对四哥过于苛刻了?”

  陈琳一愣,愕然的看向了赵祯道:“官家一直对寇相恩宠有加,何来苛刻之说?”

  赵祯感叹道:“朕给别人的封地,几乎都有往外扩张的可能。唯有四哥的封地,没办法扩张。”

  陈琳迟疑道:“不是还有曹氏吗?”

  赵祯摇头道:“曹氏不能扩张,曹氏的闺女可是朕的皇后,曹氏的外甥可是朕的嫡长皇子。

  曹氏若是坐大,对我大宋会有害处的。”

  陈琳缓缓点头,明白了赵祯的意思。

  越是亲近的外戚,越容易影响皇族。

  曹氏也是诸多藩王当中,最有机会被召回大宋的。

  一旦赵祯驾崩,赵润继位,曹皇后很容易借着赵润之口,将曹氏召回。

  曹氏实力如果太大的话,很容易影响到赵氏的帝位。

  曹氏有没有此心,赵祯不在意,但是赵祯必须得防着。

  赵祯感慨道:“朕以前总觉得我大宋便是天下,如今借着朱能等人的眼,好好看了看天下,才知道,我大宋并非是整个天下。

  我大宋如今的疆土已经开拓到了极致。

  朕没有余力开拓更多的疆土了,即便是打下来了,也掌控不了。

  所以朱能等人在外攻城掠地,朕一点儿也不羡慕,也没想过将他们手里的地夺过来。

  因为朕知道,就算朕发兵夺过来了,我大宋也没有那么多人迁移过去。

  朕更不可能将手伸的那么长,将所有的疆土都牢牢的窝在朕手里。

  所以,域外之地,让我大宋自己人占着,总比外人占着强。

  可惜真正的强人被朕不小心锁住了,反倒是一帮子耗子跳的欢。”

  陈琳一边思量着赵祯的话,一边道:“官家是不喜欢跟朱能等臣子做交易?”

  赵祯毫不隐瞒的点头,“天下间,除了四哥外,谁有资格跟朕讨价还价?又有谁有资格跟朕做买卖?

  若不是劳师远征花费太大,朕一定派遣兵马过去问问,谁还是不是他们的皇帝。”

  陈琳赶忙道:“官家可以下旨斥责。”

  赵祯叹了一口气道:“算了,看在他们送来的一千斤黄金的份上,朕容他们放肆一会。吩咐工部的人,让他们将屯放在库房里的弓弩挑拣一二,让武德司的人送去西域,顺便将朕那一千斤黄金运送回来。”

  “喏……”

  “……”

  赵祯在宫里准备和朱能等人交易的事宜,寇季则在考虑要不要派人去找朱能等人沟通一下。

  朱能等人越过他和赵祯交易,他不在意。

  因为他很早以前就知道迟早有这么一天。

  朱能等人结伴去西方创立自己的基业,寇季也不在意。

  因为寇季在离开西域的时候,就明确的告诉了元山,元山若是想要去西方立国的话,他不会阻拦。

  但朱能等人有点得意忘形了,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还是大宋的臣子,居然敢越过他、越过鸿胪寺,跟赵祯谈条件。

  寇季今日跟赵祯攀谈,听出了赵祯言语中有怨气。

  也理解赵祯为何有怨气。

  朱能等人确实有点托大了。

  在赵祯征灭了辽国以后,普天之下就没有人能跟他平起平坐了。

  除了他这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有资格跟赵祯商量着做事外。

  其他人根本没有资格跟赵祯直接对话。

  “还是派人去叮嘱一下朱能等人,别得意忘形了。我可不想亲自带兵去征讨他们。”

  寇季略微思量了一番,有了决定,便招来了府上传信的人,吩咐他们带着商队跑一趟西域。

  同时还让他们催促一下,让格格巫尽快将巴格达智慧馆里剩下的书籍运送到大宋。

  吩咐人去传信以后,寇季就不再搭理此事。

  朱能等人若是拾取,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若是不拾取,那寇季就有必要让杨文广走一趟西域。

  寇季派人将信件送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关注此事。

  往后一段日子。

  他和赵祯都持续关注着分田的事宜。

  分田的事宜和推行商律一般,顺风顺水。

  没受到什么阻碍。

  百姓们选择借贷的比较多。

  选择服役的很少。

  大概是不想让家中的男丁去边陲上受苦。

  但即便如此,选择参加服役的人也超过了十万。

  十万男丁,家中大多都是有兄弟的,所以他们去边陲上,没什么心理压力。

  借着他们的劳役,为家里换取五亩活命田,他们十分乐意。

  在百姓们心里,田产就是可以祖祖辈辈相传下去的根基。

  所以他们原以为了子孙后辈,去边陲受苦。

  寇季和赵祯商量了许久,最终让十万加入到了兵籍中的男丁,前往了青塘。

  受在青塘的吕夷简,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差点没哭出来。

  他在青塘守了整整两年,两年时间里,整个青塘只有他和他的两个老仆,以及一百个护卫他安全的地方兵。

  除此以外,偌大的青塘就再没有其他人。

  无论是李昭亮,还是元山,都不可能让他们手底下的人,侵入到青塘去放牧或者耕种。

  他们知道寇季是什么人,所以绝对不可能让人进入到青塘去,触碰寇季的神经。

  他们真要是敢让手底下人放肆的去青塘放牧。

  寇季就敢带兵灭了他们。

  寇季的霸道和狠辣他们是见识过的。

  所以他们情愿去欺负西方人,也不愿意跟寇季作对。

  也正是因为如此,偌大的青塘就只有一百零三人。

  如今朝廷送了十万青壮,外加六万多青壮的家眷去青塘开垦良田,吕夷简自然十分激动。

  十万青壮和六万青壮家眷还没有到青塘,吕夷简就借着自己的关系,放出了豪言。

  愿意在青塘落户的,分田一千亩、牛两头、马十匹、羊一百只。

  不愿意在青塘落户的,多在青塘干一年活,回去的时候可以带一头牛、两匹马、十只羊。

  青塘那片土地上,如今虽然没什么人。

  但是牛、羊、马成群成群的跑。

  在青塘人和侵入到青塘的黑汗人被处理干净以后,他们的牛、羊、马就留在了青塘。

  那是大宋的战利品。

  由于数量比较多。

  朝廷一时半会消化不完,所以就将那些牛、羊、马,放养在了青塘各处。

  经过了两年的繁衍,数量变得更加庞大。

  所以吕夷简有底气许下如此承诺。

  他就是想借此吸引更多的百姓到青塘去落户。

  事实证明,他的方法是有效的。

  随着他放出的豪言传便了大宋以后,有许多人跟着前往青塘的大部队赶往了青塘。

  其中有一些贪恋青塘田产的,决定去青塘落户。

  也有一些是去青塘打工的。

  对。

  就是打工。

  他们不是去服役的人,也不想在青塘安家落户。

  他们就想去青塘种地,想赚取吕夷简许下的那些牛羊马。

  良田和牲口对百姓们而言是珍贵的。

  虽然如今的牲口价格大跌,但仍旧不是许多贫寒百姓所消费得起的。

  所以他们想去青塘做工,赚取牛、羊、马。

  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涌现到了西宁州以后,数量已经达到了二十万。

  其中服役的十万,家眷六万,愿意在青塘落户的六千,剩下的都是前去青塘打工的。

  吕夷简亲自策马赶到了西宁州迎接他们。

  然后带着他们入了青塘。

  到了青塘以后,吕夷简快速的从他们中间挑选出了许多领头人,依照军中的排序方式,将他们编成了一个一个营。

  然后将他们分别安置在了青塘境内为数不多的城池内。

  并且大方的将青塘境内的那些屋舍、寺庙,分给了百姓们居注。

  然后又给他们分配了牛、羊、马、农具,并且给他们划分了开垦良田的区域。

  二十万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农家子。

  所以不需要人刻意去教他们种田,他们自顾自的就开始在青塘境内开垦起了荒田、划分起了草场。

  吕夷简只需要给他们提供种子,并且叮嘱好领导他们做工的人规矩以后,就不用太灌输他们。

  吕夷简自己领着那些愿意在青塘境内安家落户的人,住进了青塘最繁华的青塘城。

  给他们分了大屋、大宅。

  不仅如此,还给他们每家每户分配了一千亩地、一千亩草场,牛羊马匹等数量翻倍提供。

  然后又将青塘的王宫和青塘王宫旁庞大的寺庙,改成了学社,让那些孩子们去读书。

  此事传扬出去以后,那些在青塘境内服役的很多男丁,都动心了。

  那些去青塘打工的百姓也动心了。

  没办法,吕夷简给的太多了。

  多到他们活到这么大,也没敢奢望过的地步。

  有大量的田种,有成群的牛羊马匹,孩子还有书读,对他们而言吸引力太大了。

  于是乎,在吕夷简的诱惑下,落户的人越来越多。

  随着地方上百姓的户籍被转移,地方衙门不乐意了。

  特别是临近青塘的几个衙门。

  其中西宁州知州喊的最惨。

  在吕夷简开出的一千亩良田、一千亩草场的诱惑下,西宁州半数的贫寒百姓跑了。

  由于身处在边地,民风彪悍,所以他们根本不在乎地方衙门的约束,说跑就跑。

  西宁州知州眼看着西宁州内许多纺织作坊纷纷歇业,眼看着街道上的行人逐渐变少,他怒不可止。

  参奏吕夷简的奏折一封一封往汴京城递。

  赵祯和寇季二人假装没看见。

  朝中百官也无人提及此事。

  毕竟,比起吕夷简,西宁州知州在朝中就是一个喽啰。

  吕夷简虽然离开了中枢,可门生故旧一大堆,大部分都在朝中,儿子也在朝中出任侍郎。

  西宁州知州,可没那么多门生故旧,更没有做侍郎的儿子。

  所以西宁州知州参奏吕夷简的奏折入京以后,帮谁不帮谁一目了然。

  吕夷简的做法很符合赵祯和寇季二人的心思。

  他二人选择了装聋作哑,西宁州知州的奏折自然石沉大海。

  吕夷简在青塘疯狂了两个月以后,两份有分量的奏折出现在了朝堂上。

  赵祯拿着两份奏折,哭笑不得的道:“吕夷简是过分了……”

  寇季神色跟赵祯差不多,他点着头道:“挖墙脚挖到了李迪和杜衍身上,他们自然不乐意。”

  两份有分量的奏折,分别来自于李迪和杜衍。

  李迪在奏折中毫不客气的骂吕夷简不要脸。

  杜衍言辞犀利的指责吕夷简是个祸国殃民的奸臣。

  李迪更是在奏折中威胁到,如果吕夷简再不克制自己,他就要带刀入青塘,去跟吕夷简血拼。

  赵祯苦笑着道:“吕夷简从中原腹地挖人也就算了,居然连河西的人也挖。李迪和杜衍如今还指望着河西的百姓陪着他们一起治沙呢。

  吕夷简疯狂的挖墙脚,他们二人自然气的跳脚。”

  寇季感慨道:“没办法,青塘地域辽阔,而青塘的高原上,只有河西人勉强能适应。从中原腹地迁移过去的百姓,根本没办法在青塘的高原上站稳脚根。

  所以吕夷简从河西挖墙脚,也在情理之中。

  更重要的是,吕夷简确实给的太多了。

  如今河西人口在李迪和杜衍的治理下,几乎是翻了五倍。

  李迪那个老倌又骗着镇西军为河西那些男子从域外去劫掠女子为妻妾。

  甚至还奏请朝廷,让镇西军的将士在河西留种。

  如今河西的男子,不娶一妻二妾,都会被人看不起。

  在这种情况下,河西人口增长的很快。

  土地自然不够分。

  吕夷简开出了那么优厚的条件,他们自然会往青塘跑。

  李迪在河西这些年,研究通了如何将沙漠变成绿洲。

  如今已经从沙州等地的沙漠中夺处了近数十万亩良田。

  他还指望那些百姓跟着他将沙漠彻底变成绿洲呢。

  吕夷简抽他的血,他自然会骂娘。”

  赵祯听完了寇季的话,点着头道:“李公化沙漠为绿洲,可以说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朕记得我大宋兵马最初进河西的时候,河西大部分地方都是一望无际的荒滩。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

  那些荒滩不是变成了树林、果林,就是变成了良田。

  以前寸草不生的沙漠,如今也被李公治理成了一片片的树林。

  我大宋也多出了许多可以让子孙后辈依仗的良田。

  李公在河西的功劳,需要维护。

  朕应该下旨给吕夷简,让他收敛一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dxs123.com。米读小说手机版:https://m.mdxs123.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